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一个北京知青的夏县记忆(1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图片粮站交公粮
交棉花也累。棉花的检测很繁琐,先要拿一些棉花去掉棉籽,还要测绒长,还测什么就不知道了。农民对此非常关心,因为不同的等级价格会差很多。等级测完了就要称斤入库,棉花都装在一个巨大的箩筐之中,两个人用长扁担往库里抬,库是非常高大的屋子,里面的棉花堆得像山一样。我们抬着箩筐顺着跳板往上走,跳板很长,一颤一颤走起来非常费劲。好不容易干完了,我倒在棉花堆上起不来了。老乡都出去等着算账,大库房里就我一人,我想妈妈,唱着那首《妈妈的生日》泪流满面。
我比较喜欢的活儿是走村串乡卖西瓜。我们三、四个人每人担上两筐西瓜到附近村里卖,赶上有集也会到集上去卖。当地产的西瓜不大但很甜,形状很圆但有个葫芦把儿。卖瓜的好处,首先可以自己吃瓜,第二,每人还会有两毛钱的饭补,第三,也不是太累。虽然是“道远无轻担”,但对于交过公粮的人这都不在话下了。但挑担一定要会换肩,就是不停步把扁担从一个肩换到另一个肩上。那边还有一种扁担,很长,是为了挑大箩筐用的。扁担中间很宽,边沿很薄,横截面为柳叶状,换起肩来硌得背上脊椎骨生疼。这种扁担都是枣红色硬木的,非常漂亮,就是奇怪为什么边儿做的那么薄?我看有些农民背后脊椎骨上都磨出硬疙瘩来了。
我原来没有扁担,是虎山带我到柳沟埝上砍了一根大的柳树杈做了一根,很小巧精致。回北京后一直后悔没把它带回来。我最喜欢的农具是镰刀,镰刀把儿是枣红色硬木的,纹理很漂亮,有收藏价值。还有那种大长扁担,北京有段时间兴做家具,曾想过弄两根回来做沙发扶手。
说到最累还是要说麦收。先说“破麦”(编者注:应是鏺po麦mia、mie)也就是割麦。麦子三行为一拢,每人割三拢,割麦人三个人一组,九拢要一起割。三个人中割得最快的在中间,另外两人跟在后面。中间的叫“拱筒”,他不但要割,还要在身后“打腰(yào)”(编者注:应是靿yao),就是用两束麦子接在一起,后面人用它把割下的麦子捆成捆。
 
图片晋西南刈麦称:鏺po麦mia(mie)
由于到雨季了,麦子要抢收,所以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割麦人都有两把磨好的镰刀,用一把,腰上别一把。我是左撇子,用什么农具都别扭,镰刀更是。开始割的慢,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我竟然拱筒了。两把镰刀,俨然双枪。
场院上的活儿同样累。全村八个小队只有三、四台电动脱粒机,轮到自己队的时候大家就拼命干。场院上满是扬起的灰尘和麦秸,天热出汗全黏在头上和脸上。脱粒机轰、轰地发出巨大声响,我正好刚刚看了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这里竟与苔丝劳作时的脱粒机一样,人们也一样恨不得机器坏了。
场院上的活儿还有风车簸麦。风车一人多高,木制的,里面是风扇,扇叶也是木制的。风扇的左侧是铁制的摇把,出风口在前面的上端。最有意思的是,簸麦要有老婆坐到风车顶上,手持簸箕均匀地往风口处倾倒,风把麦秸、麦秆都吹掉,麦粒就堆在风车前面了。我喜欢摇风车,双手倒换着,对三角肌、肱二头肌是非常好的锻炼。
 
8.饿了啥都 吃
那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又干那么重的活,大伙儿饭量都很大。第一年的春节,大家包了一顿饺子,方方吃了98个,路都走不稳了,要扶墙。我去绛县修铁路,每天干十个小时以上,挑200担土上8米高坡,还要换班铲200担土!我每天的口粮定量是四斤,全是高粱面馍,就着咸菜和小米粥,这么多粮食还是吃不饱。绛县老乡看我们可怜,有时会给我们几块煮红薯。
在村里,我们吃过一只鹰,是蔚春捉到的。据老乡说是鹰吃了瘟鸡要死了所以飞不动了。我们趁它没死把它宰了吃了。它的肉非常糙,全是嚼不动的瘦肉丝,但味道还好。男生吃女生不吃。还吃过一条蛇,它是吞了一只大蛤蟆行动迟缓被我捉到的。蛇很大但肉很少,骨头非常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