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海航为什么破产(4)

2023-03-16 来源:你乐谷
这个模式对并购后整合和管理能力要求极高,实际上海航在刚开始进行并购业务时,由于储备的人才比较多,几个并购项目运作是很不错的,但是当随着人才储备不足,以后的并购项目并没有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相反战线越拉越长,粗糙地选择并购对象并且不计结果地扩张,导致现金流量平衡越来越困难,最后不得不暂停扩张。所以我的结论是:企业扩张速度与储备人才厚度成正比。
所以单纯的并购并不能成为企业利润增长来源和下一步并购的资金来源,并购需要足够的人才和生产要素来参与具体整合,只有管理才能让并购企业产生正的现金流。海航并购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就是成功的例子,在海南省政府手里的亏损大包袱,在海航手里通过整合和强化管理,成了下金蛋的鸡,省政府还搭了大英山机场(海口老机场)的土地开发权为嫁妆,而这块接近9平方公里(1.35万亩,900万平米)的土地的增值带来的现金流成为海航最主要的现金流储备库。
再例如航空运输和酒店旅游、机场基本上是互补关系,所以海航连锁酒店集团与航空客运实行捆绑式销售、互补产品的交叉补貼、共享的市场营销部门等就是一种整合资源的方式,但是这需要极强的管理能力支撑。
当然在中国做并购,本质上是在投资地方政府资源关系,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交换,获得他们保护的同时,也获得交换的利益,著名例子就是当年海航拿走亏损的美兰机场,获得旧机场的开发权(这块市中心土地增值是海航不多的现金流储备库)。当然这种例子海航还有许多。
海航在并购上当然也走过很多弯路,因为所有开始创业并有点成就的企业家都有一个迷信,那就是自己是超人,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率是指高于社会平均投资收益率,一般由国家统计局公布或用长期国债收益率+行业投资风险收益率确定)。因为有超额利润,所以只要企业能够继续扩张,就不太在乎资金高成本,因为他们认为可以水涨船高。 海航也不例外。所以海航的财务人员一直不在不屈不挠的与这种迷信战斗,阻止非理性扩张。
最极端时,海航甚至进入了制造业(一度拥有金海重工,金海重工是中国造船企业10强,年造船能力达600万载重吨),设想依靠航空客运的现金流,建立物流业,通过物流业,控制一部分制造业,并同时培育流通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产业,通过体制改造和管理提升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产业链整合能力,最终获得产业链整体超额利润。海航最终退出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制造业,可以说是理性的胜利(当时诱惑非常大)。
当然其他事实也证明这种无所不能的想法实际操作是力不从心的。其实海航投资的产业除了航空客运外,进入门槛都不高(旅游、零售、房地产、物流等等),从管理、技术、产品并无独特之处。我们知道经济学里的常识:高度竞争行业是没有超额利润的。按照熊彼特理论:利润实际就是创新,一旦别人学会,就没有利润。任何没有准入门槛的行业,一旦拥有超额利润,竞争者就会蜂拥而至。所以不存在超额利润,所以也就不存在承担高成本资金能力,所以也就不存在资金来源无限(牟其中曾经说过:南德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这是中国一批老板的心声,他们不怕高成本的钱,而中国又有一批老百姓不怕死,敢借出去),所以企业扩张速度是有上限的,不能永远扩张下去。这个观点后来也被接受了。
2.多元化企业的风险和管理难点
海航组织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通过集团控股若干二级产业板块公司,再由二级板块公司继续控制下属专业运营公司和区域公司,下属专业运营公司和区域公司再去控制若干底层的项目公司和工具公司。
集团公司不进行实业活动,专门从事资本经营。中层板块公司为产业运作而设立,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各产业间交易往来不会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选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还是独立上市。运营公司、项目公司和工具公司,它们往往是一些上市公司或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或者金融机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