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在阿里影业面前哪些编剧在裸泳?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文/杨时旸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席话惹怒了大半个编剧圈。突然之间,编剧界这个贫富分化严重,文人相轻炽烈的圈子,就变成了一个同仇敌忾的利益共同体。众多知名不知名的以及自封的编剧们开始以一种抵制日货的态度表示彻底与阿里影业划清界限。好像他们自己代表着文化艺术创作者的最高道德情操。
仔细看看徐远翔的话,其实没什么错误。人家在商言商地有一说一,有理有据有节。那为什么编剧们像被呛了毛一样的集体呼喊口号呢?主要是因为对自身存在感的焦虑。
首先,徐远翔在提出自己的具体观点之前,说了一个大前提,“给编剧们指一条出路。”这句话被那些职业编剧解读出一种潜意义,也就是说暗含着一种财大气粗的颐指气使,似乎阿里影业已经给他们定性,编剧们一直处于苟延残喘的垂死边缘,现在资本方要给你们指一条明路。这有什么问题吗?阿里影业就是财大气粗啊,难道他们应该低三下四地向那些编出那么多烂片的编剧老师们虚心请教吗?而“给编剧指出生路”也没什么问题啊。这个行业里有人减肥,有人饿死没粮,你们比谁都清楚。垂死边缘的,凑合活着的还为数不少,很多编剧写的内容也没人爱看,这时候给你们指条生路,难道不算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吗?
所以说,首先,别因为人家是大资本方,说话直白不客套,没有给你们每人发一笔车马费,对你们叫老师,又揭穿了你们过得比较凄凉的现实,就唧唧歪歪地做文化艺术圈的英烈状。听人讲话,要学会听内容,不要因为人家没拐弯抹角,虚头巴脑地在实话外面涂上点糖霜润滑,你们就喊疼。以至于连分辨人家话中实际内容的理性都没有了。
编剧和其他类似的创意职业从业者中,有很多心理都太脆弱,都把自己当艺术家,拼命强调自己的特殊性,情怀性,需要特殊对待和保护。凭什么?你们同样在市场经济中,就应该优胜劣汰。你自己的职业特殊性自己想办法解决,艺术家,就是这个特性,没办法保护,因为你有可能凭借一部作品功成名就,那你就要付出对等的可能性,做好一生穷困潦倒的准备。真正市场化国家的作家和编剧的生存条件比你们残酷多了,你们还想一边搞着创作一边享受事业单位式的全额医疗保险吗?
好了,说完这些,我们看看,徐远翔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首先,人家说的是,“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人家说的是“我们”。这是一种公司战略。也就是说,这是阿里影业一家的商业方向。作为一家公司,人家有权决定自己到底是一辈子赞助只有五百人看的小众艺术片,还是就致力于投资全球观影人数前三的超级宇宙大IP。一家公司定下自己的战略方向,就会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你愿意也适合成为伙伴,那就一起玩耍,不适合,互不影响。阿里影业并不代表全中国影业的方向,他的公司个体化选择并不代表其他公司都不再与成熟编剧合作。这一点首先要明白。不要一看到BAT,就有一种被庞然大物吓晕的恐惧感,觉得自己的生路彻底被人家一个战略断送了。哪有这回事呢?
其次,人家按照自己掌握的一套数据分析,得出的商业判断是,以后,他们要着重开发绝对偏向20岁左右年轻人的市场化电影,而基于此,对这类电影有写作能力,贴近这部分受众的写作者,往往是贴吧吧主和同仁文作者,这些人要比所谓的成熟职业编剧有先天优越性。这难道有什么错误吗?举个例子,比如我就是狂热的超级英雄迷,我每天给蝙蝠侠和美国队长写基情故事,深得粉丝心。阿里决定投拍一部《蝙蝠侠和美国队长的旷世虐恋》,找我写本子难道不比六六和李樯写得好吗?反过来讲,你要写个婆婆妈妈的电视剧,你就会去找六六而不是我啊。这有什么可质疑的呢?人家取得的那组对于受众的判断是否正确会由市场进行校准的,错了,阿里自己承担后果,对了,人家自己摘取果实,碍着你们这帮编剧哪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