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喧嚣青春与他人无关—青春电影背后(4)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另外,青春电影在商业属性之外,是否还能偶尔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就像香港新浪潮时代,一批年轻导演也曾经拍摄出不少青春电影,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古老过时,却仍不失经典地位。特别是这些电影不约而同的反映了时代的社会问题。如严浩的《夜车》、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方育平的《父子情》等,都体现出后来港片难得一见的责任感与深度。而这种责任深度,都是目前急功近利和千人一面的青春电影所稀缺的。
补偿,那些年我们错过的精彩青春
正:
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能如同电影般精彩。
从高中时期的三点一线,迷茫在题山考海之中,到大学时代的庸庸碌碌、蝇营狗苟,生活总是平凡的一面超越戏剧的一面。
但电影的神奇之处正在于此。很多情节看似熟悉,细细想来,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上,至少也像是曾经熟识的某个身边人。就这样,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重新体会了一回青春的魅力。
就像《一一》里那个男孩所说,电影诞生以来,每个人的生命都延长了好几倍。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回味与弥补,让自己多了许多无法亲身经历的精彩,让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过去国内青春片很少,即使偶尔出现一部,也很不成气候。这和电影审查不无关系。过去,由媒体总结的电影审查不成文的规定是,“不得出现中学生恋爱,早恋不许成功;大学生恋爱需保证尺度;结婚、生子等必须出现在大学毕业以后”等等。可以想见,再这样标准下的产物,难免给人一种“我XX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受,更别说感同身受了。

喧嚣青春与他人无关—青春电影背后


但近年来这些“标准”已经逐渐被突破了,比如《同桌的你》渗透了一小段男女主角在初中、高中恋情、《匆匆那年》里主人公在中学恋爱的戏份已经长达几十分钟,但仍是回忆的一部分。《北京爱情故事》虽然不算青春电影,但分段式的叙事中也出现了一段正面积极的描写高中生恋爱的剧情,并没有以批判或反对的视角对待。《青春派》更是出现高中生向女生表白的场景。
正因为更加真实、更加丰富的剧情,更加大胆、更加浪漫的设定,才能让我们在笑声和泪水中再一次感受青春,弥补着当年错过的那些永远不会重来的时光。
反:
在这样以情怀取胜的类型电影里,我们特别能够感受到制作方的诚意是否欠缺。主创们是真心想做出一部精品作品,还是希望急赶快上的圈钱,通常一目了然。
可惜的是,后者的数量远远超过前者。
《小时代》被讥为“画面精美的MV”,《匆匆那年》与《同桌的你》有点像老歌串烧,《何以笙箫默》纯粹是赶工的产物,勉强也可以归为青春片范畴的《一生一世》,更是完全成了卖弄颜值的动态写真集。
这些对青春极其不负责任和敷衍的作品,却成为了中国青春电影市场上的主流,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烂片横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电影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既然这样粗制滥造的电影就能赚大钱,还有多少人会真正用心去创造精品?
其实,无论是《歌舞青春》和《美国派》这种好莱坞式青春片,还是《听说桐岛要退部》这样的东方式青春片,最重要的不是画面唯美、剧情曲折,而是正确的青春期困惑。包括性的困惑,对父母、老师等人的叛逆,和对友情与爱情的迷茫。正因为这些情感是对的,才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喧嚣青春与他人无关—青春电影背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