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非线性叙事语境下的观众审美移

2024-01-21 来源:你乐谷
一、 远而复返——审美移情
“什么是移情?用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1]按照朱光潜先生的理解,很明显它是包括两部分的:一是银幕中的人物在观众看来要鲜明、立体、有生命;另一方面就是深层次地受其影响,观众的感情是随剧中人物的情绪而动。因此,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想要传达艺术家的思想,必须具备能够让观众产生移情的条件。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联邦德国出现的接受美学,作为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迅速在世界各国激起巨大理论反响。姚斯与伊赛尔的重要理论将受众的作用推崇备至。接受美学的出现为文艺研究领域开拓了崭新的方法论,毫无疑问,文艺研究的重心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转移到受众审美心理研究。尤其是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特别是观众深层心理结构的研究以及麦茨想象的能指,标志着受众的心理结构精神层面的研究日占上风。接受美学的阐述无疑是从受众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与应有的关注。观众移情共鸣的条件在接受美学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具象化的探索。
非线性叙事之所以深受追捧,主要原因在于它把几个故事同时塞进一部电影中,每个故事中的不必要环节都可以省略,只保留精华部分,这样每个故事就不必太繁杂,摆脱了繁缛的叙事与拖沓的风格。但这其实也是一个难点,观众对故事的注意力被分散掉,意味着电影中要给出足够的细节和提示,而且不同故事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观众观影的收获,不仅在于听到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也在于获得一种思考的快感——由于看懂了故事而沾沾自喜,并把由此带来的对自身智力的认可作为最高奖赏。”[2]毫无疑问,多线索叙事显然满足了观众的快感。影片在结构上必然会形成一条由冲突的动作所引起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索。关键的是其中的情节线索被打乱,观众按照导演的编码顺序观看影片,观看的过程即是解码的过程。观众解码需要运用自身的直觉与认知。影片虽是多线索叙事,但是各个线索之间的衔接尤为重要,因为衔接所形成的节奏感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直觉。
二、 审美不涉利害——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由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所谓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观众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在期待视野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指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应当有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其二是指期待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读者对于作品的需求与好恶不同。”[3]
观众的无意识期待视野由先前的观影经验、审美趣味综合形成。因此,观众的观影经验至关重要。《公民凯恩》的遭遇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现在的多线索叙事可以顺利发展正是在于观众首先接受了这种叙事模式,审美趣味渐渐从线性叙事模式倾向于多线索交叉叙事。另外,观众群的定位决定着需要满足的期待视野不同,期待视野不同决定着节奏的不同。无意识期待视野的存在决定了观众观看多线索叙事模式作品越多观众会越习惯,审美趣味越倾向于这种方式;同时,这种无意识期待视野中就会不满足于现有的多线索叙事。因此,在无意识上观众会习惯这种方式同时也会要求现有的方式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