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古诗词中情思缠绵的“柳”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每到春天,“柳”就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早早吐出嫩芽的柳枝,在空中微微摇摆,风情万种,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诗人也许是更早被“柳”吸引的那批人。自古至今,柳就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诗经·采薇》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自然是最早入诗的那一排柳树了。自此之后,柳,或者杨柳,就在诗人笔下一发不可收拾了。
杨柳,并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它其实也是柳。问题来了,为什么柳也叫杨柳呢?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典故。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即后人所说的“隋堤”)、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有载、确有其事的。后隋炀帝御笔一挥,赐垂柳姓杨,柳就叫杨柳了。后边这个就是传说了。
何也?因为早在《诗经》时代,柳树就已经叫杨柳了,所以柳叫杨柳,一定另有原因。
其实,现代植物分类学意义上的杨类植物在我国古代被称作“白杨”“青杨”“天杨”“癷杨”等,而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是“柳”的一种——蒲柳。可见,杨柳其实就是柳。
那么,柳(杨柳)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到底表示什么呢?
首先,柳是用来写春景、描摹生机勃勃的春日气象的。

古诗词中情思缠绵的“柳”


民间谚语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柳也像迎春花一样,具有报春的作用。王维《田园乐》写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烟雨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宋祁《玉楼春》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杏红柳绿两种充满生命力的物象和两种对比鲜明的色彩,将春天的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原本抽象的春天仿佛一下子出现在读者的眼前。
其次,柳用来表惜别。
 
因为“柳”字谐音“留”,故人即将相离,自然应当惜别。相见时难别亦难,折一枝柳表达难舍难分的依依不舍之情,既饱含深情,又不失含蓄。
“柳”易栽易活,以柳赠人,寄予的是对故人美好的祝福,希望故人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陆太祝》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江边柳》的“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这些诗句都是借柳来表达惜别的。李叔同的《送别》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清风扶细柳,落日笛声残,凄凉中不失旷达,更是借柳表达送别的佳作。
再次,柳用来抒发愁绪。
 
面对美好的事物,人们往往会担心失去,反倒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变成悲伤、哀愁。面对柳树这种生命力旺盛的美好树木,诗人也逃不过伤春情绪的折磨。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流传的名句。清秋时节,晚风拂人面,残月挂苍穹,依依杨柳岸,泪眼惜别人。满腔愁绪无处倾诉,这风,这柳,这月,仿佛也都是低落而伤感的,黯然的词人写出来的自然也都是愁绪万千的景物。
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原本是高高兴兴地打扮好要登楼游玩的,可是看见远处小路上春风又绿杨柳,闺中女子忍不住泛上春愁,为什么当初要支持夫婿去外面求取功名呢?如若不然,此时他就应该和自己一起游玩,共赏这美好的春景了!
贺铸的《横塘路》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柳树化为漫天飞舞的柳絮出现,满城的柳絮纷纷扬扬,正像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愁之深之广。贺铸也因这几句词赢得了“贺梅子”的美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