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雷雨》为什么可以入选高中课本?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雷雨》为什么可以入选高中课本?


下课了,一女生过来问道:老师,《雷雨》这么狗血的剧怎么能收到课本中呢?
我愣了一下。
《雷雨》是一篇老课文,教过好几届学生了,以前从来没有学生问过这个问题。
先看一下《雷雨》的剧情:
周萍是周公馆的大儿子,本与继母繁漪有染, 自与女佣四凤偷偷恋爱后, 便不再理会繁漪。周萍和四凤不知道他们是同母异父兄妹。
伤心欲绝的繁漪想挽回周萍的心。她知道周家二公子周冲喜欢四凤, 便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希望鲁妈立即带四凤离开。
鲁妈去周公馆找四凤,遇上了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揭开了三十年前的往事。当时,她在周家做工,与周朴园相爱,生下周萍和大海, 但终被抛弃。她带着大海改嫁鲁贵,生了四凤。
鲁妈计划带四凤远离周家,四凤却已经怀孕,要求周萍带她走。事已至此,鲁妈只有催促两人快走。繁漪阻止周萍离去不成,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周萍和四凤知铸成大错,羞愤难当。周萍吞枪自杀, 四凤在夜幕下的雷雨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我猜学生觉得《雷雨》入选教材奇怪的原因可能是剧情:与继母有染;同母异父的兄妹恋爱,而且还怀了孕;兄弟俩爱上了同一个人……这么狗血的剧情在网上也就罢了,怎么能进课本呢?
我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也查阅了一些资料,打算正式回答一下。
图片
《雷雨》被奉为“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首先,《雷雨》把“三一律”落实到极致。
《雷雨》是典型的“三一律”戏剧,是在“三一律”规则下最完整、最出色的剧作,都不必加上“之一”的。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具体点说,就是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要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欧洲剧坛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雷雨》通过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将一个极有戏剧冲突的故事呈现给观众,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其次,《雷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曹禺在提到该剧创作时谈到,《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雷雨》集中展示了周鲁两家前后三十年复杂纷繁的矛盾纠葛,阐明了它不仅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悲剧,同时也是各个人物自身的悲剧。悲剧的真正制造者是时代和社会,要避免这种悲剧,首先要改造的是人的心灵。
曹禺在剧中控诉的,其实是整个时代和社会。
《雷雨》发表于1934年。在那个年代,敢于控诉时代,批判资本家,讽刺旧社会,就是有魄力、有见地的大突破。至于剧中写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一般会回避的乱伦,自然也是一种突破。
敢说当时的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当时的人不敢做的事,这就是《雷雨》划时代的意义。《雷雨》值得被铭记,也值得被奉为经典。
第三,《雷雨》塑造了极有魅力的立体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雷雨》中的人物典型、立体,形象丰满。曹禺将情绪和矛盾充分交织在行动线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