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老宅里的岁月(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记得我烧玉米秸子给妹妹煮了一碗白白的面条,没吃几口,她就哇哇大叫,还不说怎么回事。就看她在碗里搅动,怯怯的样子,然后,露出恐惧的神态,哭声也是变了声调的。我不解,还训斥她,待到仔细翻她碗里的面,才发现,一条玉米秸秆里常见的小虫子不知什么时候被弄到了面条里,也是白色的。
最怀念北屋门上的木锁,两个长方形的大木块,相对着扣在左右两边的门上,中间不知道是什么结构,右边可以有一个舌头伸出来横插在它们中间,就是靠它锁门啦。钥匙就是一根近一尺长的铁片,上面凹凸着不均匀的几个“牙”,开锁的时候,把它插进右手的扁孔里,感觉卡住了里面的卯,就不停地上下摇动,边摇动边抽拉,就把那个机关横杆拉出来了。锁的时候则相反。我想,这个宝贝玩意儿就是我们祖宗的智慧体现吧?应该是鲁班传下来的,现也早不知道散失到哪个时空里去了。
 
老屋的窗子都是木格子的,横竖都是方方的九个空,糊窗户的纸是带点毛边和纤维的白纸,没我们写字的纸那么白亮,却结实。后来,这样的纸不多见了,反是光亮的白纸多起来,也拿来糊窗户。
到隆冬,大风刮起来,窗户纸呼嗒嗒响,直让人担心它随时都会崩裂开来。开春,蚊虫还没那么多,我们就把窗纸沿三边切开,留最上面的边,这样,春风一吹,几十个小门帘儿就开始哗啦啦地招摇。从小体弱多病的我,经常发烧到头晕,我躺在炕上,一会儿盯住粗壮的房梁,感觉自己膨胀得好大好大,比那两人才合抱过来的房梁还粗大;一会儿盯着那些小门帘儿,忽忽悠悠地,好像身轻似一片羽毛,从那个小门帘儿的缝隙里飘摇而出;又忽而身重如铅,被吸附在那一盘大炕上,一动都不能动弹。

盖东厢房的时候,我大概有四五岁,因为小我三岁半的二妹在大人们忙碌的日子里,自己站起来会走路了!
眼看着大人们在地上画出来一个方正的大框子,眼看着他们用白线扯直了围起来,然后,几个人抬一个大石头嗨唷嗨唷地夯地基,在开好的槽子里填碎砖头碎石块。里里外外的泥土、土坯、砖头、木头,堆了一院子。做木工的叔叔躲避着我,一会儿闭着一只眼睛照那根直直的木头,一会儿又推出一卷卷白白的刨花,一会儿又从耳朵后面摸出个小铅笔头儿,在木头上画了又画。因为他那个能拉出黑线的墨斗是我最稀罕的玩意儿,他就趁我不注意把它埋在厚厚的刨花堆里,让我一通好找。
 
东屋两间半,最头上的半间专做厨房,大灶台就连通着隔壁的一条大炕,在它的外墙上,留了一块影壁来画山水,那是正对着大门的地方。在那幅山水图画跟前,我们栽种了几棵月季,到夏天的时候,也能开出几朵鲜艳的花来,那便是我带着妹妹们站着拍照片的地方。那一年,我们养的小猫咪还很小,小妹妹就把它抱在腿上,瞪大了眼睛看镜头,跟和猫猫赛眼睛似的。
盖东屋并没有动北屋门口偏左的那棵梧桐树,那时在村子里这种树并不多见,大概是父亲从农场移过来的。它那宽大的叶子,把北屋的半个房顶都遮住了,到夏天的时候还长出胖胖的绿色青虫来,很是吓人。秋天,它会把春天时那一串一串紫色的花穗子变成一嘟噜一嘟噜的青色小桃子,像极了棉花桃,但那里面没有棉花。
靠西边院墙从北到南有三棵大树,椿树细高,洋槐树茂盛,榆树分了两个大枝,像是两棵树。一到春天,先是槐花挂满了枝,一股香甜气便弥漫了小院子,槐花饭也是那时常吃的。接着就是榆钱压弯了树枝,它没有飘香,捋一把塞进嘴里,却是说不出的清甜。
我童年的记忆,便是绕着这两棵大树,飞来又飞去。
 
夏天,在大树下乘凉已经很平常了。记得三妹妹刚出生三天,躺在树底下,我们就把手里的冰棍咬下一小块来放在人家的小嘴里;记得地震那年,我们惊慌地从屋子里搬出来住,在树底下搭起一个帐篷,住了十几天不敢进屋子里去睡觉;母亲去下地之前告诉我,你站在厨房门口,看到太阳到了大榆树的树杈那里,就开始做饭。那时的小米,是能够煮出米油的,等到天黑,母亲从田里回来,就能喝上我煮的粘粘稠稠的小米粥。深秋和冬天就难熬一些了,寒冷的西北风里,从院子中间的大瓮里舀水洗红薯,大盆里的红薯码得好高,就是不敢下手去碰触,那里面,有冰碴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