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地主老宅里的小学生们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不知道为什么,八岁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小伙伴们都比我大一两岁,最大的竟大我三岁。
我小时候发育晚懂事少,在班里没有话语权,充其量就是跟在大王屁股后面跑着玩的小喽啰。有时候他们一不高兴,撒丫子就跑,把我撇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弄得我孤伶伶地很是无奈。
环境造就一个人的性格,所以我从小就少言寡语,孤僻腼腆,凡事儿只看不说,经事只记不语。
我们村是一个大村,据老人们讲,村里地主富农不少。有一家财主在民国时期出过一个清华大学生,毕业后在国民政府参政,传说曾当过蒋经国的老师,后跟蒋家王朝逃到了台湾。后来我多次查阅历史资料,给蒋经国当老师纯属子虚乌有。
全村的地主富农只有一户是地主恶霸,平分时那个欺男霸女的恶棍,被政府一枪崩了。
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村里有三处地主大宅。一处为后来的公社驻地;一处是大队办公的地点;剩下的那一处则是全公社仅有的一所完小。
我上学的这家地主老宅,虽比不上影视剧中的地主财阀的豪华庄园大院,倒也气势不凡。
此宅坐南朝北,是个三进四合院。高高的门楼,陡陡的台阶,门首两边各有石狮子把守。
抱鼓型的门墩用汉白玉雕成,支撑着厚重的木门。门槛足有一尺多高,记得刚上学过门时那个讨厌的门槛还经常卡裤裆。
门楣上有两个圆木凸起物半尺有余,就像现今三星堆出土的铜面首上突出的纵目双眼。门楣向上是三等份儿的护板,上面绘着不知名的人物故事。
今年五一去北京旅游参观四合院才知道门楣上的个凸出的圆木叫门簪。导游说,普通百姓家用两颗,有品级的官员用四颗,皇家和王府的门簪为十二颗。这家除了有两个门簪,中间还镶一个横椭圆月亮大小的铜板,不知有什么讲究。
一进门正冲西厢房顶头,可能是由于受空间限制,顶头墙设计成了影壁,中间嵌一灰砖雕。向西开一角门进入西院,向东进入宽敞的四合院。
四合院正北为上房,东面有耳房与门筒齐平,正中三间为前厦后屋。院子里左右为东西厢房,一色的前厦后屋。屋顶四面见锯的椽子摆放整齐,上铺细腻的小方砖,与下面铺的大方砖地板相对应
往南是个廊房,中间开门,两边有耳房。屋顶起脊灰瓦铺设,四角飞檐,最高处筑女儿墙,墙体用细瓦拼成金钱形的小格子,屋脊两端鸱吻相对。
过廊房进入第二个院子,格局如前院,这里是五、六年级学生的教室,也是当年大家闺秀的栖息之地。当年这家的大小姐曾与一个长工演绎过一段生死缠绵的爱情故事。后来长工把大小姐的肚子吹大了被老地主觉察,一付中药葬送了卿卿性命。
二进四合院南屋东南角开一后门,进入后花园和打谷场,打谷场是地主老财收粮收租子的地方,后来成了我们学校的大草场。
西院,进出是一个大券门,这是地主家车辆马匹通行的甬道,北邻大街,南通打谷场。大券门西邻两间讲究点的房屋,是大管家和帐房先生的住处。再往南是一溜西屋,颇似农家的房舍,是佣人和长工的蜗居之地。我上一年级时,长工的房子当了我们的教室。除了我们的教室,还有地主的后代在这里居住。
这家地主在平分时没有被扫地出门,其中有一个故事。
老人们说,李君保他老爹是个悬壶济世的老郎中,远近闻名。他行医多年施舍行好,行善积德,在村里救了不少贫困人家。他行医的信条是,凡是赶马车和牛车来请先生的,先上牛车;凡有车的和徒步来请先生的,先去贫困之家。年底清帐时,凡还不上药钱的穷人,一笔勾销。几十年下来,在村里走出了很好的人缘。
所以在平分时,免了戴高帽子游行,乃至在“文革”那么大的风暴中,他家的后代依然风平浪静。
上小学的男孩子们调皮是固有的天性。我一年级的同学李元书,整天调皮捣蛋,一天中午在班闲的手痒痒,搬一个沒有桌面的四条腿架上,蹬着在黑板上画画,一边画嘴里一边嘟嚷:”这是咱们老师的脑袋,这是她的两条胳膊,下面画她的大白肚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