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发了个烧,我承认我不是彼得·潘(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图片
▲中午读书时光
干老师在回顾自己的阅读历程时说,二三年级他就因想要追寻夏日夜晚父亲和邻居老伯所讲的故事,而一个人开始读《水浒传》,后来又追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元明清白话……
从此以后,他“不再能够忍受不需要思考的阅读,从充满未知的书籍中,取得文本的意义,这成了我此生阅读的一种宿命性倾向,我成了一个阅读解谜者。”
也应该是在这本书的某篇文章里,我还读到他说的一句话,原句忘了,大概意思是: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我的阅读力和阅读量自然根本无法与干老师相提并论,也难以成为“阅读解谜者”,但我确实也不能够忍受“不需要思考的阅读”。所以,当我还没有能力去解读优秀的童书时,自然也没有慧眼去识别它们的价值。《彼得·潘》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回想,不借助任何解读却打动了我的童书,寥寥无几。绘本《失落的一角》算是一个。那些被解读了的童书,能打动我的也不多,《小王子》《夏洛的网》《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这些含有深刻哲思或教育魅力的童书还好,但是像《绿野仙踪》《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等,对我吸引力就不大了。还有《青鸟》《时代广场的蟋蟀》……我总觉得,它们的主题,我早就明白了,我一直明白啊!我明白的东西,还要通过读一个长长的故事,花那么多时间,弯弯绕绕地再假装去发现它们,多没劲啊!
我不是故事型的,不是消遣型的,我读书,总渴望能从书中获得新的领悟,而且这种领悟最好不要藏匿在太长的故事里,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少读小说的原因。
对了,《彼得·潘》,我前后三次才把它读完。
4
故事中的彼得·潘是个不愿长大的孩子。他有一口乳牙,这是小天儿读完后向我提起几次的一个让他觉得好笑的点。
但我想长大,我从来没有不想长大,虽然我不那么想变老。
我觉得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童年。童年在我记忆里,是沉默,是经常无故摔跤的泪水,是有些胆怯,有点小心翼翼,是内心对很多未知的思考。
所以,我从不留恋童年。
可爱、纯真、无忧无虑……这些形容童年的词语,对我来说都是抽象的。
我无法理解不想长大的彼得·潘。尽管这本书被解读为:每一个长大的人,心里都应该住着一个小孩。因为孩子代表着纯真、幻想、好奇、创造、游戏……
我也不算复杂,也还算善良,也保持着比较干净的内心,但我心里住着的不是“长着满口乳牙的彼得·潘”,而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跨过童年,在青年的门口驻留至今。
5
我曾说过,我未曾受过多少物质的苦,但一路却一直在精神的痛苦中披荆斩棘。对人必有一死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幸福快乐的渴求,是我生命的背景。所以我不会成为胡克船长,为名利而异化自己。我也无法成为彼得·潘,完全以“游戏”的方式度过一生。我认同“游戏心态”,但在游戏的同时,我清醒地知道我是在体验人生,所以连“游戏”也被蒙上了认真的色彩。便总不是儿童的那种轻松。
前段时间读到一篇写史铁生的文章,说到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但是他却非常容易快乐和满足。因为一个长期处于黑暗中的人,只需要一点点阳光就会很幸福。我想我也是如此。
因为生命的前一截,心灵所承受的痛苦远远大于快乐,所以总是觉得越长(bian)大(lao),幸福越多。
在某些方面基本无所求,所以得到些什么,就会觉得是一份意外,一份奖赏,一份小小的惊喜。同时还有——啊,我得更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份奖赏的自我激励。
今天看到杂志社的封面时就是这种感觉。
图片
是的,三张照片,最终被选中的还是我最初一眼相中的这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