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老街正在老去,水塘渐成风景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新年伊始,我的同学孙叶青与同乡老程来信,说是几家人找个地方走走、看看。我呆在江南九华山中耕云犁月,慢煮岁月作文章。他们在省城奔波忙碌,操心劳神,大家见一次面不容易。只是我不愿意回城,他们也懒得进山,于是约定找个两地中间的地方随意走走,我提意去故乡庐江到黄屯老街走走。我一直想去看看这条始建于唐朝的老街,史载三国曹操曾屯兵于此。另外,很多年以前我在省城赤阑桥曾相识的一个女孩,她说外婆家在黄屯老街上,外公是那一带有名的中医,我有关黄屯的印象都是听她说的。

老街正在老去,水塘渐成风景


走在庐江黄屯古街上
 
昨天上午,我们三家殊途同至黄屯老街时,天空中刚飘过一阵毛毛细雨,石板上湿漉漉的。民俗虽有“冷在三九”之说,老街也未见阳光,却并不觉得冷,可能与街两边店铺间冒出来的烟火气有关。我早上在山里吃了早饭,此时黄灿灿的米饺又勾出我的谗虫来。这饺子比别处饺子长出半个腰身,形状酷似一把古代月牙形的弯刀,一溜饺子排在油锅上方的铁架上,倒像是兵器架上一把把金光闪闪的弯刀,而旁边萝筐里煎出来的米粑粑恰似一个个盾牌。黄屯早点摊冒出来的不只是人间烟火气,更有古战场尚未散去的硝烟味道。
 
炸饺子的老师傅说三国赤壁之战前,曹操统率八十万北方大军在此屯兵练武,春季瘟疫流行。黄屯一位老中医发动有钱有余粮人家,在公共场合燃艾草苍术烟熏,架起大锅煮中药供来往人流饮用。教百姓挖当地人称“地心菜”的野菜,配几味可入药的野菜一并洗净剁碎,包在铁锅炒熟的米面里,做成粑粑油煎至焦黄后吃,既为药也是裹腹食物,防治瘟疫。曹兵听到此事后,请这位老中医教会兵营医官照葫芦画瓢做米粑粑,居然控制住了瘟疫。这米饺子与粑粑从此后连形状也成了武器状,染上了硝烟味道。我们往前走到另一家大米饼店铺,正往铁锅四周贴米饼的朱永坤说,“我家米粑粑上过央视《味道》栏目的,味道不一样哦”。我们心动,肚子装不下了,老程买了三袋米粑粑,各家带一袋回去品尝味道。
黄屯老街不长,老街两边因后人加盖搭建,形状各异、又互不搭调,便不伦不类起来。可能是经济或是关注度不高的原因,这条老街倒未见我在别处司空见惯那种人为给古街“涂脂抹粉”的痕迹,将临街建筑面或涂或贴上“古旧”色,背面与侧壁依旧是裸露的水泥沙浆。黄屯人老实,没去东施效颦,徒费民众钱财。从这一点上来看,黄屯老街尽管日渐老去,我倒是佩服黄屯人的实在。
经过一处老宅门时,老程与一位名叫何昌延的八旬老者聊得投缘,各自讲述自己前辈在街上拥有的店铺数量。老者听说我也姓何,便热情引我们进屋,打开室内灯光,介绍这处古宅的前世今生。他祖父何壁成每到冬季都在街上架锅熬粥,给南来北往的穷苦人吃。那时远到长江北岸无为、六安山里的篾匠都挑着竹器到黄屯来卖,换些米与油盐回家,这里至今仍有几家篾器店。他居住的这处老屋曾经几易房主,还做过公家铁匠铺,现在整条街上也听不见“叮叮当当”打铁声了。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屋生活,因为引进一位微雕手艺人,县委县政府还在他家门头上挂上“名家工作室”匾,老人很自豪。
中午,老程带我们到一家土菜馆,他感叹说,“满街老房子,拿钥匙的有几个是房主的后人?”他转而看我爱人去拿车里酒,便问我跟当年那个黄屯女孩可有联系了?我试着给她发了两幅老街图片,她立即回复说:“黄屯医院原来就是我外公家的,街上的人都知道从前的老芮院长,他就是我外公。”可能受外公影响,她也通晓中医,现在省城以此播福于众呢。古街的承传从她身上倒是给我们这样的过客一点希望与慰籍。老街正在老去,世事无常,沧海桑田,总有一些东西渐行渐远,慢慢的淡出了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