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记者是个什么?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今天一大早,远在上海的何毅大姐给我发来一则微信:“祝本家老弟记者节快乐!”何毅退休前曾任安徽省妇联妇女儿童权益部部长,我在报社做记者时与她打过很多交道,很善良的一位上海下放老知青大姐。
今年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每个这样的“节日”,何毅大姐一个不漏都会给我发来问候信息,想起来心里暖暖的。
本文45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01
我与远在上海的何毅大姐相识缘于新安晚报社汪俊编辑。那时汪俊主编“安徽新闻”版,报社每周给他半个版面,义务刊登各地失学女童情况,一期刊发12位女童,每人一幅头像,附上家庭情况,然后接受爱心读者捐助,让她们重返校园读书。当时晚报一天才8个版面,版面如金子般贵,能拿出这么大版面长期坚持做此善事,报社确实在“为老百姓办”。这些失学女童的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省妇联妇儿部,正是何毅负责,汪俊每周去省妇联找何毅部长取资料,然后编辑上版面。我那时写新闻劲头很猛,一年能写出300多个头条新闻,很多新闻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差不多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记”了。何毅大姐有一次问汪俊关于我的情况,汪俊再去省妇联时拽着我一道去。
这项名叫“援手春蕾女童”公益活动,持续了十几年,每年大约仅报社刊登失学女童,接受读者资助重返校园的就在五六百人。记得最初资助一个春蕾女童是五百元,后来涨了,但是爱心人士还是爱如潮水涌向失学女童。报社每年“六一”前都策划走进春蕾女家庭活动,深入农村回访那些受助过的女童,爱潮一波高过一波。那时的人们并不富有,却真的善良,每次活动收尾时邀请确一些春蕾女童到省城来,读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帮助这些可怜的女童们。
这当中有一件事情,让报社与省妇联都挺费脑子的,就是我与吴国辉在全国首先在《新安晚报》上以《大学教授“失踪”305天》为题,报道了安徽大学当时的副教授“蘑芋大王”何家庆自费行程三万多公里、历经十一个省推广种植蘑芋,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

记者是个什么?


1999年8月18日《新安晚报》破例用一个半版面在全国第一个报道何家庆
他赴京到人民大会堂接受“扶贫状元”称号时,只有我陪同他踏雪进京。在会场走廊上,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紧紧握住何家庆的手,称他是“农民的好儿子,人民的好教授”。还拿过纸笔将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写给了何家庆。何家庆受到了两笔重奖,一笔是国家给的五万块钱,一笔是省里给的五万块钱。何家庆用一个塑料袋拎着十万块钱到报社,要捐给春蕾女童,报社人劝他留着好好改善自己家的生活。省委宣传部当时的领导曾单独找我,让我劝说何家庆留下这笔钱,给老婆女儿生活用。何家庆又拎着这个塑料袋到省妇联扔下就走了。
两家单位在讨论此事时,犹豫不决。汪俊就毕业于安徽大学,他说何教授决定的事情改变不了,他是位极节俭的人,不如用来资助两百名失学女童返校读书,更有社会价值。
何家庆这笔巨款真就这么派了用处,他的爱心或许早已在别处生根开花。
何家庆在新安晚报读者日活动与采访他的何显玉(右)、吴国辉(右3)合影
好多年以后,新安晚报社杨胜、杨和宝等记者按报纸上当年的资料,随机抽调一些长大了的“春蕾”回访,许多人考上了大学,有了很好的前程。再邀她们来省城,又形成一波教育与受教育的热浪。那时的人们真单纯、真干净,爱心满满。
02
汪俊是江南南陵县山里人,他大学毕业后曾在省城郊区政府工作,热爱新闻事业,考进报社当记者,后来做编辑。他做“援手春蕾女童”工作格外细心周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细心用功一点,就多一个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说不定将来是国之栋梁之材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