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乌鸡和灰姑娘不在一条道上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乌鸡和灰姑娘不在一条道上


一中科学馆迎门的陶行知塑像,给人印象太严肃了。
就中国教育而言,无论是理念还是办学实践,陶先生都两脚带泥的站在大地上,实在算是个有理想有温度而又烂漫的人。
一直就觉得他的这般这表情,是不是表示他对中国教育现状有点气呼呼的意思。
那首老电视剧里的旧歌,“乌鸡变成了彩凤凰”也总在脑子里绕。
“灰姑娘”掸掉浮灰,换身衣服就能蜕变成公主大小姐;乌鸡和彩凤凰之间好像很难有这种转换,除非你就是冒牌。
高考临近,学生、家长、先生、学校都进入了临战状态。
翻翻旧书看过去科考的场景,就觉得中考、高考胜似过去的赶考。
过去的赶考,也没有全家老少齐上阵的排场。
一九零五年清廷废科举,都说是教育史的大革命,其实它革的不仅是教育的命,更是社会的命、朝廷的命。
最具讽刺的是,废科举仅仅六年,颁布了这个举措的清廷即被推翻。
历史学家指出:科举不仅是贫寒子弟上升的阶梯,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给剪断了,王朝便立即出现危机。
读书人不帮忙了。
科举之废,导致大批传统士人失业,许多掉头就投奔了革命。
我们不是要在这里讨论废科举是否为清廷垮台的原因之一,而是说几千年形成的科举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绝非简单的教育问题,办学问题。你把它看小了,问题就更大了。
废科举的大政一夜之间就把旧式教育更替为新式教育了么?
你从私塾的真正消亡看,它拖泥带水的挣扎了几十年。
科举是读书人的上升通道,废科举堵了这个通道,读书人怎么办?私塾里的教书人怎么办?大规模的新学创建需要的经费、人才、制度,到哪里找?所以乱了几十年才有眉目。
最终科举制度变了个相貌,在“应试教育”中快快活活、舒舒服服的存立下来。
一项新政哪里是激情与个人意志的产物,它要有文化根基上的适应,人才的培育,制度上的大调整。
科举废了,国家还是没有找到其它办法来解决基础教育的终端出口问题。
考秀才、考举人变成了考名校。
现在都能意识到应试教育是是基础教育大弊端,恨它骂它却又离不开它。
其实应试教育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学生,而是先生。
学生应试教育就人生一段时间,而于老师而言,则是满满当当的一生。教育的丰富性和育人的乐趣,全叫应试一条给扼杀了。
人常说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最苦的学生,其背后隐藏着中国的教师是最苦的教师等一系列相关因素。
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有这个毛病,为什么积重难返呢?因为我们讨论的还是个假命题,这是非教育的教育问题。
最直白的问:一个学生让他放弃应试成不?首先是大部分家长会惊慌失措:那孩子将来能干啥?
——将来能干啥,也就是出路,是维系应试教育的强大动因,和科举制度的核心问题一样。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到高中分流,想考大学与想直接就业的各进各的学校,学生们不考名校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直接进入社会有饭吃,而且也没有身份与人格上的高低之分,很多孩子就不费那个工夫去抢找像样的工作必须有的文凭。家长呢,一般也不会问:那你将来能干啥?更不会用扫马路、掏粪坑、做保安、保姆这样的被歧视的职业来吓唬孩子。
我们似乎一直没能解决好孩子将来能干啥的问题。
早期大学资源紧缺,毕业生供不应求。后来要搞普及,多年的大学疯狂扩张,大学生就业都成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