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山里人的行当(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山里农家,户户都有一两副背架,是男人们背大件、运重物的主要运输工具。所谓背架只不过是一个上窄下宽呈一定弧度的短木梯。要制作背架得寻找一种自然弯曲的野杉树或杨树,因这种树木干了轻巧、韧性好。也有人把看好的酒盅粗细的活立木,缚之绳索,拉成弯度,待生长一两年后斫之烘干,用锯一分为二,按上六寸下八寸的宽度在两端和中间凿眼打孔装上横档,再配上一副金竹篾条编制的背系,便成一副背架,山民们就是用这种运输工具,背出土特山货,背进布匹油盐,更多的是背回救济粮。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月,一副背架是挣钱的主要家什,为了百斤百里三元六角八分的运力钱,背老二用负重的双脚丈量着大巴山的荒路野径,在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背不完的困难,背不尽的苦涩。
背老二一行多则十数人,少则三五人,按各自力量大小,运距长短,有的背一两百斤,有的百二八十斤。走前面是力大体壮的叫做“带梢”,实际就是一行背老二的领头。每杵路距离要适当,太长了后面跟不上,太短了又不能赶路。下山时,“带梢”随时提醒后面的要走好,免得打滑擀了“火炮”。上山时个个弓着背,向前用力伸长脖子,吃力地挪动着脚步。两腿不停地打颤,腿肚子上曲里拐弯的青筋暴起老高,象蠕动的蚯蚓。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下巴不停地往下滚落,钻入眼睛,窜到嘴里。每走十数步就要打一杵,发出声嘶力竭的吆喝“咳哟—哦”后面也接二连三地发出同样的吼叫,这吼声在大山深谷中滚荡。趁歇气功夫,背老二撩起衣襟抹一把脸上的热汗,从冒烟的嗓子里挤出几腔山歌:
背老二背一百八,衣裳裤儿挽疙瘩。
周身汗水象洗澡,这么造孽图个啥?
背老二加不得轻,加根毫毛有半斤。
爬坡翻山我不怕,怕的晚上脚转筋。
背老二来好恓惶,三十老几莫婆娘。
不是女人不跟我,只怪裤儿莫裆裆。
一身的疲乏在歌声、吆喝声和笑声中暂且消散。
背老二行路有忌讳,住店有规矩。起床时不能作声,更不能互相喊起来,出口一些“滚”、“倒”等不吉利的话,担心有个闪失。清早头几杵路都埋着头默默行进,只听得打杵子随着沉重的脚步在山道上发出的“咚,咚”声。他们背架上捎着干粮,怀里揣着大蒜,饿了啃两口包谷面馍,渴了喝口山泉,嚼两瓣大蒜,既解饿,又止渴,还不拉肚子。晚上住店先要用大热的水泡脚,第二天脚不痛。睡觉时要把裤子垫在枕头上,能睡踏实,不会做男女之间的梦,免伤精力和体力。
而今巴山农家的背架早已搁置在房舍角落,蒙上了尘灰,有的已做了柴火。而那个年代,那种生活却深深地烙在心底。
2、石匠
祖祖辈辈捏惯了锄把的山民,要是有门手艺,不但可以吃碗轻巧饭,而且还可以挣点零花钱,令乡里乡亲羡慕不已,石匠就是大巴山众多能工巧匠中的手艺人之一。有个石匠自撰了幅对联“四季锤子不离手,一年石头陪到头”惟妙惟肖。
 
大巴山崖石峻峭突兀,是一个石头的世界,石匠就生长游弋在这个石头世界里。山民们吃住行走总离不开石头,农家用的大磨、小磨、腰磨、石碓、碾子、水缸、舂窝要用石头,修房的墙根基础要石头,垒石墙、砌檐阶、垫柱子、凿门槛、錾门礅要石头,修桥、拱涵、铺路要石头,如此等等,石匠就有了用武之地,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曾记得大集体时期,公社要大办猪场,集中了附近老少石匠,打石料、猪槽、水缸、猪草缸、大小石磨。夏天顶烈日,冬天踏冰霜,一双手糙得像老树的皮,齐壮壮的手指炸开裂口,从皴裂处渗出的血迹,在裂口边沿凝结成一线线褐黑色的血痂,不时丢下手中的锤子,用手背揩一下牵线的鼻涕。如此餐风饮露多半年,而每天只是10分工而已。石匠自调自侃,编得顺口溜,“养儿莫学石匠,一年四季在山上,一锤晃在手上,疼得老子心慌。”石匠并不比庄稼人轻巧多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