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明朝的内阁制度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明朝的内阁制度

本文核心词:历史,政治,张居正,大明帝国,李东阳,杨士奇,文官集团,杨荣,明朝内阁,明朝政治制度

明朝的内阁制度


明朝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专家们的研究重点,其政府职能部门之多,权力分配机制之复杂,相互监督牵制之繁杂,皆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最。在中央,中央政府的核心权力被被所谓“六卿”瓜分,他们分别是掌管六个部门的尚书(即最高长官),而六部分别是户、兵、刑、礼、工、吏,这六部分别负责帝国的财政、军事、司法、礼仪、工程、官员任命等方面。
除此之外,中央政府还有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等“寺”为单位的政府部门,寺的最高长官称为卿,这一类部门一般负责皇室有关的典礼、财政、日常生活以及禁卫军的管理等事宜,但也有“寺”负责一般的日常政务,例如大理寺,负责部分刑法案件的审理与管理。但这不是与刑部职能重叠了吗?是的。这很大程度上正是这套制度的创建者——朱元璋的愿望,他设计这套制度的初衷就是使得各个部门之间权力交织,互相牵制,不让一方独揽大权以危及朝廷。那么,当有重大案件需要审理,不能扯皮之时又该怎么办?所以,后来当有重大案件发生时,都有“三司会审”,三司分别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这样有利于结合各方意见与力量共同审理。由于这三个部门比较重刑名的职能,所以这三个部门被称为“三法司”。明代最有权势的部门不负责任何具体的事情,他们只负责干一件事——监察百官,这就是都察院,明代都察院职能极大,这是由于明代科道言官的能量极大的缘故,往往一个很小的御史就能把万人之上的首辅给弹劾下台。
此外,明朝还有各类职能较小的“司”、“府”等部门,通政使司负责传递奏折,将每日的臣子们的奏章奏折运送给皇帝看,由于其上传下达的职能,相对而言比较重要,所以通政使司最高长官通政使也位列九卿之一,与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构成明朝九卿。
还有一部分关于文化思想以及教育的部门,翰林院相当于一个高级人才储备基地,翰林院庶吉士有“储相”的美誉,这是由于能进入翰林院的都是在科举考试当中取得很高名次的人,而他们前途也十分光明,目前只是在翰林院养望而已。国子监相当于中央大学,国子监毕业者不参加科举也可以直接获得相当于举人的功名。还有部分在核心权力之外徘徊的众多部门,比如詹事府、经历司等,这些通常只是闲散部门,或者是一种名誉官职,没有具体的职责,甚至没有人员、财政编制。而这一连串的官制之中,有一个长期没有正规名分的部门却能长久的把持核心权力,影响整个政府的机构,它就是内阁。内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它的创立到发展最后臻于成熟。在这个过程当中,它始终不是一级法定的权力机构,却长期主导政局,在它发展到最顶峰的时期,拥有着完全控制整个帝国的权力。
内阁首辅张居正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就是他张居正不是宰相,而是摄政。这是何等的霸气,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很难想象他说出这种话,还为史书所记录。那么明代的内阁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发生了那些事情才使得它权力无限膨胀到这个地步呢?

明朝的内阁制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