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2024-01-20 来源:你乐谷
评价《归来》之前,我想先从另一部电影说起。倘若不是经历这件事,也许我对张艺谋的电影会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者秉持一个较低的衡量标准。
2008年,谢晋导演去世,不少城市都举办了回顾展,我得以在大银幕上观看了“反思三部曲”(《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这其中,以《天云山传奇》的观影经历最为难忘。难忘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我看哭了,实际上,一旦涉及到对电影的严肃评价,那么,眼泪是绝对廉价的一种存在。因此,我对《归来》前期的泪雨宣传实在是不以为然。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放映时,不知道是拷贝老化还是敏感词过滤,反正中途突然断片。一个老者突然站起来,大声斥喝着要退场。他说,他是一名还没平反的老右派,《天云山传奇》就应该年年放、天天放。他今天特地来看,不想如此扫兴。老者言辞激烈,场内其他中老年观众把他劝下,这时放映又好了。
放映结束后,这名老者依然情绪激动,边说边哭。他说,右派有55万,儿子去世都没能看上一眼,共产党亏欠了太多……周围人听得心酸不已,纷纷上去安慰他。
关于那些被拭去的眼泪,我更愿意相信,老者的眼泪不仅仅是为电影,而是为了那些被摧残的生命——包括他自己。那一声声绝望的呼吁,令我想起了《华丽的假期》里的一幕:主人公在无人的街上大声喊着,请不要忘记我们。这部韩国电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却不妨碍我记住这一场景。
请不要忘记我们。
这大概是对《归来》的最高评价,不需要眼泪决堤,不需要道德绑架。
2013年中国导演协会表彰大会,冯小刚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审查的异议和不满,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开一些题材禁区,矛头直指文革。2014年四月,奥利弗·斯通口不择言,称应该拍摄文革,戳破了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的真实谎言。这一年间,张艺谋迅速拍摄了一部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名为“归来”。
《活着》时,福贵的悲惨命运到文革处戛然而止。《我的父亲母亲》,文革背景隐隐绰绰,朦胧难懂。而到了《归来》,文革依然只是一个电影的开场序幕。如果对比三十年前的谢晋,那么,在反映文革题材的尖锐程度上,中国电影不仅毫无进步,而且还有退步之嫌。
有人说,谢晋模式的糟糕在于道德感化,在于把天大之仇变成了个人恩怨。那么,《归来》的毛病就更加明显了,它把反右和文革的伤痛变成了两个人的苦难,三口之家的生活琐事。观众从中只能体味无助的悲苦,发出无力的喟叹,就像那把出不了手的勺子,立意上未免流俗。电影当然可以拍成悲剧,然而,悲剧也有高下之分,更有力量的差异。只是在现阶段,张艺谋和中国电影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电影直接舍弃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人生跨度和情感铺垫,《归来》的重头戏变成了传统的室内家庭剧,一幕接一幕,与造成沉痛创伤的时代毫无干系。相比真正的电视剧,它显然来得紧凑、黑色和戏剧。可是,这等级别的玩意,根本不需要张艺谋出手,冯小刚足以胜任。
对我而言,《归来》真正能看的部分大概就是文革序幕,因为先于陆焉识的个人遭遇和家庭悲剧,我已经自动脑补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故事。那些故事完全不需要借助影像,只需白纸黑字几行,足以让人哑口无言。与这些故事相比,《归来》试图引出文革记忆的努力,变成了闯关失败的游戏。我当然也记得结尾的铁栏,文革的受害者永远被锁在了记忆的深处。可是,我想看到的不是笼中的陆焉识和冯婉瑜,而是笼中的中国人,被记忆所流放,被自我所驱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