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娱乐新闻

批评有什么用?

2024-01-20 来源:你乐谷
读到一些关于影片《流泪的红蜡烛》的评论, 都指出影片中雪花把新郎和“婆婆” 拒之门外三天的情节是失真的。罗平、晓叶在《细节描写应符合人物典型特征》(成都《电影评论》1984年1 、2期)中说:“ 白雪花身为民办教师, 是知书识理的, 是有一定的文化教养的, 怎么会在别人一天、二天、三天, 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询问下不搭理呢?这样的安排, 给人感到这不是生活中的白雪花, 而是剧本所需要的白雪花, 是人为的。” 杨志杰在《一个闷葫芦》(《大众电影》1984年4期)中更明确指出:“原作本来有这个弱点, 影片把这弱点更发挥了。……把这场隔门对抗的戏拉得过长, 甚至几乎成了全部情节的核心, 这就有些隔离了主题, 削弱了本来应该强调的思想。

原作中存在的这个弱点, 在小说发表后, 就有一些读者进行了批评。谢望新在《文学的三重奏》(《文艺报》1983 年4 期)中指出:“ 张一弓的作品, 由于过于追求人物命运的戏剧性,有的就不免背离人物性格发展的轨道来写人物的命运, 以致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既然“不少同志”都指出了原小说的缺点, 为什么拍成的影片不仅没有去掉这些缺点, 反而加以发挥呢?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评论工作者总希望文章会产生那怕是一点点效果。譬如, 这几年报刊上发表批评电影不真实问题的文章还少吗?然而又引起多少人重视呢?某些剧本也都先在刊物上发表, 据说是“为了听取读者的批评,以提高未来影片的质量” 。《流泪的红蜡烛》的剧本是去年就发表了的,但批评又有什么用呢?拍成的影片还是照样不真实。
据说, 某些作家不是把评论当作磨刀石, 如果有人对他的作品提出批评, 便会不高兴, 甚至说什么是“从背后捅他一刀” ;有的人还颇有海明威遗风, 公开宣称自己不读评论。在他们眼中, 评论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写于1984年5月10日,发表于《电影艺术》1984年第9期)

批评有什么用?


 

批评有什么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