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范寨(2)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范寨村无一户范姓户,为何?说法不一。有一种传说比较可信。据传,明朝时,一范姓户迁居于此(范寨),与村人共处。后范家发家,向朝廷捐款,被任命一“官”,叫“员外郎”。人们称其“范员外”。他居住的村子,即被定名为范寨。
明朝时,员外郎是“官”,但属“虚官”,是“编制外”的“官”,并无实权。后来,传说范姓人举家迁走,村内再无范姓户。但范寨作为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此传说比较可信。一是明、清通过捐款,而被朝廷任命为“官”是存在的;二是村名的命名、批准,一般由府、县一级即可,何况是对朝廷捐款,“有贡献”的“范员外”。
 
村中曹家,有一处前辈留下的老宅,上房长七间,进深为“上下八,腰加四”,在村里最高大。再早,听说有东、西厢房和南大门。1972年拆除时,房梁上有“清嘉庆某年某月立”的记载。在清中期农耕时代,无两三代人几十近百年积累,欲修这偌大一院房子,很难。其房后,有一片祖坟;再高处,有一先祖的墓,墓碑上有“(清)嘉庆某年某月立”的字迹。这些初步推断系建房人所立。
几大姓,推断是清朝“湖广填四川”“填汉中”时,由外地迁入。也可能在清康乾时,在移民迁徙形成热潮中迁居的。
廖姓祠堂大门之上,曾有竖匾,上书“明封廖怀远将军”字样。这匾,尚不能确证,廖姓是明朝时就定居于此,只能证明其先祖在明朝时的勋绩,也有可能后人在清朝时才迁居此地,出于缅怀和纪念,建房后制此匾将其悬挂上去。
明末、清初,常遇战乱、瘟疫,汉中“老户无几”,“十之无二”“几为新户”。这些多在汉中府志、县志中有记载。故范寨几大姓从其现今的人口、户数作推断,当在清康乾年间定居可信,顶多是在清初定居于此的。
在中国文物史研究领域,范寨村具有重要、不可缺少和替代的地位。据《中国文物地图》载,在范寨村四组土地上,发现了“赤土岭旧石器遗址”。该遗址位于汉江北岸三级阶地上,阳安铁路北侧,紧邻灌溉渠堰。遗址靣积12万平方米,出土石球、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多件,属旧石器文化遗址。它为研究远古人类文明及活动提供了实物佐证。这也是范寨的一份自豪。
范寨,也是文化厚重之地。有众多知名人士。如,曾任市劳动局副局长兼市技工学校书记的曹森林,曾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党组书记的汤长安,曾任县教师进修学校(主持工作)副校长的黄定基(系笔者上叶家沟中学时的高中老师)等,解放军某部现役、正团职干部廖广智,天水市麦积区公安局政委廖忠智,曾任新疆军区某部师级干部李德新,曾任兰州军区某部师级干部李明轩,曾任兰州军区某部干休所政委曹宝成,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廖春华,村支书、现任老道寺社区书记曹晓东等,他们,在当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廖晓梅的散文,在汉中文化界受到好评。
改革开放40多年,范寨村几乎年年都有考上大中专院校的。曾在勉一中任教、后任县砖瓦厂副书记的曹庆荣,县医院赵国成,县机关赵恒,O一二技校教师曹炬光,市中心医院医生曹薇,县医院医生廖启茜,市卫健委公务员石璐等,他(她)们是其中之一。
 
岁月不居。一晃几十年过去,现今,范寨纳入老道寺社区,村容村貌发生巨变,水泥路、自来水、各类电器均实现普及,民宅皆砖混楼房。清末、民国和共和国初期,那些祠、庙和旧庭院、旧民宅,已难觅踪迹,唯有村西的石狮子,仍屹立于道路旁。石狮,见证着范寨的悠久历史与沧桑岁月,堪称范寨村的“镇村之宝”。
在此,以一首短诗《范寨》作结:
云飘蓝天如霓裳,渠绕田垅稻花香。一泓清流送京津,赤土岭南稼禾壮!——啊!范寨,汉上佳壤,好一派南国风光!
花开丘坡吐芬芳,人崇奋斗写荣光。青出于蓝胜于蓝,赤土岭南著华章!——啊!范寨,美哉家园,新时代奋发图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