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新疆行第八天:克里木和阿娜尔罕的故乡——吐鲁番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让我第一次知道新疆的吐鲁番盛产葡萄。
这是一首老歌,1979年就问世了,原唱是罗天婵。后来有很多人翻唱过,各有特色,常唱常新,从不过时。
一首经过时间考验的好歌必有其特殊之处。发掘了一个好的主题,还应有一定的深度、高度,比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就是把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和对情人的爱融合在一起,按今天熟悉的说法就叫家国情怀,立意高远又很接地气,不能不说构思新、情趣高、不落俗套。词好,曲也佳,贯穿着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特色鲜明。词曲相得益彰,成就了一首经典。

新疆行第八天:克里木和阿娜尔罕的故乡——吐鲁番


今天参观的第一站是吐鲁番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灌溉系统,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低打下井口,将地下水汇聚;然后,在井底修通暗渠,将地下水引到目的地后再引到地面,这样保证了地下水不会因炎热及狂风而被蒸发或污染;最后,涝坝将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坎儿井始于西汉。吐鲁番坎儿井总长5000公里,被称为“地下长城”。其中暗渠的掏挖艰难无比。吐鲁番的土质为坚硬的钙质粘性土,加之作业面又非常狭小,要掏挖出一条25公里长的暗渠,不知要付出怎样的艰辛。据说,天山融雪冰冷刺骨,而工人掏挖暗渠必须要跪在冰水中挖土,长期从事暗渠掏挖的工人,寿命一般都不超过30岁。造福一方百姓的坎儿井,也是很多人用生命换来的。
吐鲁番高温干燥,蒸发量大,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而且水流地底不容易被污染,再加上经过暗渠流出的水,经过千层沙石自然过滤,最终形成天然矿泉水,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在自然环境并不理想的吐鲁番,不少人能活到百岁以上,吐鲁番还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坎儿井功不可没。
图片早在中学阶段,就从地理书里学到过坎儿井,直到身临其境,才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从此再也不是学生时代从书中背下来应付考试的空洞之语了。
从供参观的暗渠钻出来,迎面就看到了一大片粗壮高大的青白杨。在新疆,这是我看到的最精神最茁壮的树木了。也许是因为气候的原因,新疆的树木都长得比较苗条,这里的青白杨一定是受惠于身边的坎儿井,才能长得如此繁茂吧。
游览坎儿井只需40分钟左右,然后我们驱车去葡萄沟进行维吾尔民族家访。
这自然是旅行社提前安排好的,也是一个政府行为。能被家访的维族家庭都是精挑细选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有一个能说汉语的人,也少不了一个能招待游客的葡萄架长廊。然后以这户人家为中心,和其他几户维族家庭组成互助组,向游客介绍维族文化,最终达到推销产品的作用。
路上,导游教了我们一句维语,其实只有半句,前半句“亚克西”我们早就会了,后半句“摸色子”算是新学的。问好时说“亚克西摸色子”时,同时配合一个右手放在胸口的动作,就OK了。
车子一停,一个维族男子就上来了。他三十多岁,戴着我们常见的维族小花帽,脖子上搭条毛巾,说话时时不时就扯起毛巾擦擦汗——这里实在太热了。
图片他热情洋溢地欢迎我们到来,完全不用预热,天生的自来熟特质。
他招呼我们下车去他家。他指挥着,按照维族习惯,巴依老爷(男性,在以前的维族故事里,巴依老爷都是地主)先下车,然后是巴郎(小男孩),女人只能走在最后。我原本以为男尊女卑是汉人才有的,没想到维族也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