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我的故乡乐府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乐府,是澧县原官垸公社的一个大队。一个农村的大队何以冠名为乐府,坊间流传最广的是,很久以前,这里有一间挂着悬壶济世牌匾的中药铺闻名乡里,周边的百姓无不引以为荣。一直以来,人们习惯用当地最负盛名的人或物冠名,但把“药铺”当作地名,众人觉得还是不妥,却又不舍浪费一个这么好的资源。几位在民间有地位、有名望的乡绅一合计,“药铺”依方言发音,与“乐府”有几分相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汉代乐府民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令人心生向往,于是,“药铺”演变为“乐府”,“乐府”就成了这里的地名,沿袭多年。另有老人言,“乐府”取其意:一个快乐、和谐生活的地方。以我在这里生活多年的真切感悟,如此诠释最符合这里的农民朴实而直抒胸臆的性格,最能表达人们憧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公社的新田、兴发、五爱、五兴、双富等大队名莫不是如此,想到这里,我就自我陶醉,一个2000多人口的农村大队,能够冠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名字,念及耳熟高雅,思之意境深远,我就为曾经在这里生活无比自豪。
我家祖辈原本是举目无亲的外乡人,祖父祖母和父母亲以裁缝为生,走乡串户,被这里的人情世故所感动,便在此安居,并很快融入乐府这个大家庭。邻居罗家的范婆婆,与祖母同姓,相识不久就成了情同手足的好姐妹。为此,我直接称范婆婆俩老为外婆外公,管他的子女为大舅、小舅,后来,祖母又当月下老人,把侄女嫁给了大舅,亲上加亲,两家人和睦相处,几十年没红过脸。住在我家后面的周姓夫妻,与父母亲年龄相近,他们又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母亲与周妻结为姊妹,我管周姓夫妻叫姨伯姨娘,他们的子女则叫我大哥。我二妹拜敬同生产队的刘婶为干妈,三弟则拜陈叔为干爹。我家三辈人的这种结亲,只是乐府的一个宿影,在这里,友爱的双方结为兄弟、姐妹,晚辈拜敬长辈为干爹干妈,相当普遍。这种人为的结亲,是生活的客观反映,是情感的真实表达,没有攀附,没有铜臭。
这种结亲相互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张巨大的互敬互爱关系网,几乎所有人都成为网上的一份子,由于共同的关爱和呵护,成就了乐府这个美名。
官垸位于澧县东南端,地处洞庭湖滨,四面环水,乐府的村民大多沿河堤、水渠而居。一则便于出行,从安乡县城开往津市的轮船,是这里走向外面世界唯一的交通工具,往返都在这里停靠,每天迎来送往,给乐府增添不少喜庆。儿时常挂在嘴边炫耀的是:大嗲带我去过津市,还在望江楼吃了包子。二来方便直接从河里取水。当年,河里的水能直接饮用,即使是涨水时河水浑浊,丝毫不影响水的品质,用现在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我家从河里挑水,往返约500米,来回翻过河堤,也很累人。大约从12岁开始,父亲或祖父在前面担着大水桶,我就挑着两个小水桶跟在后面,累了,就地放下,把扁担架在水桶上稍作休息,口渴了,则蹲下来,靠着桶沿美美地喝上几大口,那种沁人心脾有点甜的感觉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就是当今再好的净水机也制不出如此清冽甘美的直饮水。
正是这一河蜿蜒流淌且纯净的甘霖,灌溉了一片片乐府的棉地和稻田,哺育了一代代乐府的儿女,培养了人们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的性格。
人为的结亲,加上联姻,乐府的村民,总能扯上那么一点瓜葛,理出那么一份亲情,人与人之间相互照应,亲如一家。为此,大家出集体工都很齐心,各尽所能,各显其长。身强力壮的多被安排干挑、挖等高强度的体力活,手脚灵泛的、体弱的多干锄草、插秧、摘棉花之类的农活,谁也不会偷懒耍滑、斤斤计较。我高中毕业时刚满16岁,体重不足百斤,身单力薄,参加集体劳动,时常得到队里照顾,至今难以忘怀。遇到兴修水利、挑大堤,大队就会给各生产队分配任务。于是,各生产队旋即成立青年突击队,年轻人不辱使命,扛着鲜艳的红旗,冲在最前面。他们披星戴月,挑着百多斤重的担子,一路小跑,争着抢先完成劳动任务,生怕夺不到流动红旗,生怕被那些热情奔放、口不择言的女性笑话。即便如此,大家挣的工分却不相上下,老弱男女与强壮劳动力的分差很小。只要你坚持参加集体劳动,就会得到相应的工分,分得的食物相差无几,大家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准上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