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龙门石窟:穿越时空的凝视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龙门石窟:穿越时空的凝视


历史的时间网格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能量,其遗存离我们也不是如此遥远。
按照自己的第一眼感受,给龙门石窟一些雕像胡乱题款,原本想弄出些荒诞感来幽默,谁知把古今的苟且混同起来,竟一点也不违和。
“黑社会”
宣称自己是打赢了的第一的某一武术门派
经考证,一照相就打“V”手势也有始祖
砸掉了标准答案的“填空题”
佛界里也有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规则?
“本店绝没有地沟油”
从龙门石窟出来,回望了很久,突然就生出一个困惑: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又把人心、人性抬举了多少高度?
有点沮丧,也有些怅然。
一万八千年前,人开始住在山洞里,对衣不蔽体也没有建造工具的先民来说,山洞就是最好的安居与廉租房。
因为没有文字记录,我们也不知那时的人心是何等模样。
建造石窟的时代,我们已经能够看见人性的色调了。
眼前的龙门石窟并非石窟的源头。
石窟的样式来自印度,它是一种佛教古老的建筑形式。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因此僧侣们选择崇山峻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
中国的石窟起初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就兴于北魏的这个洛阳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大陆四大石窟中石像最多的,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
大约是因为靠近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洛阳,依山傍水,风景非常优美的缘故。
石窟里历代都留下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想法和时尚。
它经历了两大石窟佛像建造高潮,一是北魏王朝,接着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直到唐王朝建立。
唐代从开国到盛唐的一百年间,龙门石窟迎来了历史上开窟造像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北魏的风格和唐的差异就非常大。
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能明显地感觉到,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人则以胖为美,它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由敦煌莫高窟形成史我们得知,它的壁画石像大多并不是官家的打造,亦非佛家的刻意。
相当一部分是民间百姓的自发、自为。
“家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标号220窟的“翟家窟”便是经典。
龙门石窟与之不同,此地离古代大都市洛阳仅12公里,“官样文章”就多。
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要数奉先寺主尊卢舍那大佛了。
卢舍那大佛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近四十米的露天大龛,依山凿石而成。大佛通高十七米多,仅耳朵就有一米九。
在佛经中,卢舍那是佛在显示美德的一种理想化身。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是唐高宗及武则天亲自经营的皇家开龛造像工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由高宗亲自任命制定。
为此,武则天曾经捐出“脂粉钱二万贯”。
而当地更是传说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形象的化身。
卢舍那佛被赋予了女性的形象:面容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睑下垂,双目俯视,嘴巴微翘而又含笑不露.
她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
也许是刚从武则天陵区回转,大佛的形象、神情,看着竟感觉十分亲切。
佛教塑像意在引起崇奉者的崇高感,向往佛国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