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什么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4)

2023-03-15 来源:你乐谷
孔孟之间也存在不同之处
《中庸》开头的第一句话就讲天赋论,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性”就是“天命”,它是天生所赋予人的。“性”既然是天赋的,那么道统思想就是要遵循和顺从这种“性”,而传授道统思想、修身养心就是“教”,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中庸》认为从尧、舜、禹传承下来的那个道统思想是源自于我们对自己的天赋本性的依循,道统思想就是依顺本性而产生的思想,把它宣扬出来就是“教”。这样,整个儒学或者道统思想就该叫做“天性之学”了,因为它的对象和内容都是“天性”。
中庸是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孔丘是怎么说的呢?《论语》记载,“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很明显,孔丘是不常讲“天道”与“性”的,孔丘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远人”了,违背了“庸”的原则,而他主张的正是“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论语》里,孔丘讲“性”的地方只有一条,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差不多是唯物主义的白板论,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说明除了最高的智者和最低的蠢才之外,所有人的习性都是可以改变的。性本来就是一块白板,只有人经过后天去学习、去“多闻”、“多见”才能有真正的知。因此,那种认为天赋本性,本性善良,本性无法改变的说法是孔子所没有主张过的。
在孔子看来,中庸乃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是我们应为之而努力的目标;在子思看来,中庸则是人的本质,是我们必须要顺从的本性。中庸思想的地位被子思给夸大了。
《中庸》在后面又继续阐述天赋观念的说法,认为“诚”的理念是天赋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能达到“诚”的境界有两种方法,一是天赋的自明,另一个是后天学习修炼。
孔子说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说明孔子自己承认自己并不是天生而有知,天生而“诚”的圣人,孔子是主张后天学习的。唯物主义者荀子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体现的正是后天学习的思想。
“中庸”之道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一套优秀理论,它虽然不是天赋的,但这丝毫不会损害它的价值,它的价值也不需要被夸大。
以上就是关于本文中庸之道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您还可以尝试搜索(什么是“中庸”之道?
)精彩等着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