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乐谷
首页 > 图文

包子的身世不平常

2024-01-18 来源:你乐谷
周末去买菜,路过一家包子店。
我本来无意于买包子的,但看到门口高高摞起来的蒸笼,正腾腾地冒着热气,似乎空气中的寒意都减弱了几分。包子的香味也不甘于被束缚在小小的蒸笼里,有一部分就很不安分地随着蒸气从蒸笼的缝隙间逃逸而出,融入到凛冽的冷空气中。这个时候,不管是你的眼睛,还是你的鼻子,都再也寻它不着。
我吸吸鼻子,有肉香,也有韭菜浓烈的味道,更多的是各种蔬菜肉类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味道。突然,我似乎从中嗅到了一丝地软独特的滋味,一下子勾起了对地软包子的回忆。
于是停下脚步,打算买俩地软包子过过瘾。可等看到店门口挂着的招牌后,就不满足于只买两个地软包子解解馋了。
牛肉包子?嗯,应该不会腻;豆腐粉条?传统经典;豆沙包子?我的最爱;茄子包子?蟹肉包子?……算了,各样都来两个吧,今天全家一天的主食就是包子了。
包子,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了一种司空见惯因而也就稀松平常的食物。
其实包子的来历不凡,它居然还是诸葛亮发明的。
相传,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后,行到泸水时,忽然风浪大起,人不能过,于是问当地人何故,当地人说是猖神作乱,要用人头投水祭祀。诸葛亮不忍心杀人,和就面做剂子,面中包着牛羊肉拌成的肉馅儿,做成人头模样,投入水中祭祀后,大军顺利渡过了泸水。这种祭品被称作“蛮首”,也叫作“蛮头”,后来称为“馒头”。
后来人们把带馅的称为包子,不带馅的就叫做馒头,也可以说包子就是带馅儿的馒头。

包子的身世不平常


到了唐宋年间,馒头逐渐成为殷富人家的主食。
包子馅料丰富,几乎已经达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虽然也有约定成俗的馅料,像豆沙啊,猪肉粉条啊等等,但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把任何能吃的东西剁吧剁吧,调成美味的馅料,包进面团里,蒸熟食用。
你可能没想到的是,还有人会在包子里边包不能吃的东西,比如宋仁宗。
宋人王栐《燕翼诒谋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本来宋朝最为盛行的是猪肉馒头,群臣拿着仁宗赐给的包子回家,才发现里边包的不是猪肉馅,而是珠宝。这真是低调的奢华,大概也只有皇家才包得起。
到了南宋,《梦粱录》中的“酒肆”记载: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儿、虾肉包儿等。这里称呼的“包儿”,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包子”。这时包子的馅料已经非常丰富了,不过馒头和包子还是没有具体划分清楚,依然混在一起。
到了清代,馒头和包子终于有了明确的区分。《清稗类钞》中记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还有一个关于包子的传说由来已久。
有个读书人从京城买了一个妾,这个妾自言是蔡大师府包子厨中的人。一天,读书人让她做包子,她说不会做。你是蔡大师府中专门做包子的厨房里边的人,你不会做包子,这谁能相信呢?她解释道:“妾乃包子厨中缕葱丝者也。”瞧瞧人家这分工,多精细。
一个我们随时当主食吃的普通食物,背后还有这么多的说道呢。
知道了这些,你拿在手上准备入口的包子,滋味是不是跟以前有了一点点不一样?你吃的是包子,但也是文化啊。

猜你喜欢